一村一策,长沙乡村振兴走出多元致富路
房前屋后养殖花猪,指尖翻飞赶制订单,田间茶馆人来人往……在长沙的乡间田野,一场以特色产业为抓手、以机制创新为引擎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践正焕发勃勃生机。宁乡、浏阳、长沙县、望城区等地因地制宜,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更有底气。
房前屋后养殖花猪,指尖翻飞赶制订单,田间茶馆人来人往……在长沙的乡间田野,一场以特色产业为抓手、以机制创新为引擎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践正焕发勃勃生机。宁乡、浏阳、长沙县、望城区等地因地制宜,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更有底气。
金秋时节,沃野生金。经过春耕夏耘的辛苦忙碌,内蒙古巴林右旗8000余亩菊苣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田地间,割秧机、起收机、运输车穿梭忙碌,一颗颗菊苣正从田间走向市场,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秋日暖阳铺洒大地,走进庆城县马岭镇贺旗村千亩高粱示范种植地,一股青涩的谷物清香扑面而来。连片的高粱植株挺拔直立,沉甸甸的穗子缀满枝头,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颗颗饱满的籽粒已泛出淡淡的红晕,再过十几天,这片千亩高粱地就将迎来全面丰收。
如今,面对连片种植的仙人掌,一筐筐“仙桃”即将发往各地,李泽总会回想起多年前刚来到云南省会泽县以礼街道温泉村时,那呼啸的风、干涸的地、凛冽的石以及光秃秃的石漠化山地。当时决意投身仙人掌种植的他无人支持,身边的质疑声像刺一样扎进心里,这条最扎手的路,他一闯就是五
早上七点,兰州市西固区河口镇张家台村的蔬菜大棚旁,58岁的蔬菜种植户张汉中已背着竹筐走进田间。翠绿的青椒挂满枝头,紫亮的茄子垂在藤蔓间,他伸手摘下成熟的黄瓜,轻轻擦去表面的水珠,眼里满是对丰收的珍视。
发展农村电商,是创新商业模式、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民增收的有效抓手。
山楂园里,游客们提着小篮来回穿梭,精心挑选个头大颜色红的果子,体验采摘的乐趣。“听说这里的山楂纯绿色种植,带孩子边玩边摘,吃得放心!”一位正在采摘的游客笑着说。
眼下正值秋冬种粮油生产关键期,江古镇锚定粮油安全与农户增收核心目标,以“统筹部署、政策传导、精准落实”为关键抓手,全面发力推进2025年秋冬油菜种植工作,为全年粮油生产筑牢坚实基础。
邵德强是王益区王家河街道王家河村的果业“土专家”,他凭着过硬的种植技术,从“门外汉”蜕变成了“领头雁”,不仅让自家果园效益连年攀升,更无偿将技术倾囊相授,带着乡亲们走上增收致富路。
5月19日晚,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将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水产养殖领域的世界级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德清珍珠系统以其独特的生态价值、科技内涵和文化底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农耕文明的智慧。
“以前俺家的板栗熟了只能等着贩子上门,价格压得低还经常卖不完,现在有了宽带,直播一打开,全国各地的订单都来了!”随州广水市李店镇应店村的李大姐手里捧着准备通过电商平台发走的板栗礼盒,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普安县地瓜镇鲁沟村张家梁子组,216亩的冬桃园迎来了首次挂果采收。昔日荒坡披上绿装,如今满山遍野的桃树挂满硕果,脆甜多汁的冬桃不仅香了山野,更甜了群众的生活。
秋日的阳光透过天镇县玉泉镇高标准农业蔬菜示范园区的大棚薄膜,洒在镇党委书记王生辉手中的黄彩椒上。“咔嚓!”只见他轻轻一掰,汁水顺着果肉纹路渗出,清甜的香味瞬间勾起了大家的馋虫。“快尝尝!这可是我们园区的‘明星产品’!”今年是该产业园走过的第三个年头,集体经济、
金秋十月,在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苏力德苏木的500亩枣林里,玛瑙般的果实压弯枝头。工人们穿梭林间,指尖轻触便落下浑圆饱满的红枣。
沙海 红枣 致富路 乌审旗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2025-10-11 10:12 3
在巨野县,“政策搭台、服务铺路”的返乡创业支持网络正持续织密,“归雁还巢”的创业热流涌动城乡。一批批曾在外打拼的青年,带着积累的技术、资金与市场经验回到家乡,在当地精准帮扶下,将创业蓝图变为落地项目,让乡土沃土成为逐梦兴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赛场。
“锅底塘海子通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解决了坝塘除险加固问题,田地灌溉有了保障,村民发展贡菜、制种玉米、秋豌豆的劲头更足了。”从今年5月开始,下庄镇下庄村3组老党员普成明每天都奔忙在3个以工代赈项目的施工现场,履行好项目理事会工程质量监督组的职责。
今年,秀山县大力推进“公司+农户”的订单发展模式,从耕种、管理到收割实现全程机械化,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种植新技术,有效提升了高粱的品质与产量。
眼下,走进昭通市鲁甸县水磨镇冷凉蔬菜种植基地,连片种植蔬菜长势喜人,工人们熟练地收割蔬菜。不远处,运输车辆早已准备就绪,工人们有序分拣、装筐装车,现场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惠水县以好花红镇为试点创新发展“花经济”,以“四季花开”为目标打造特色文旅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2024年以来,好花红镇依靠“赏花经济”吸引游客3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99.32万元。
一方庭院,万千芳华。她们在这里播种梦想,耕耘热爱。“庭院有故事”专栏邀您走进这些闪闪发光的女主人,聆听她们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中绽放的温暖光芒。